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Pro Magic Plus啟動作業系統保護

Pro Magic Plus啟動作業系統保護

啟動作業系統保護

1. 啟動電腦後首先會出現用戶選單,您可以用滑鼠點選用戶名稱或按下確定進入。

2. 您也可以按下鍵盤 F10 進入管理介面,關於管理介面的進階設定

3. 如果您安裝時選擇隱藏介面則不會出現此用戶選單,倘若您需要叫出用戶選單,請 在電腦開機出現 Starting Pro Magic Plus … … ..時按下鍵盤上的 ALT + F10 即可。


4. 選擇啟動即可進入作業系統的保護模式中。


啟動視窗設定

1.進入受保護的作業系統後,在視窗右下角會出現 Pro Magic Plus 常駐程式,當您將滑 鼠移至此常駐程式上,會顯示目前保護空間使用狀態(保護空間剩餘可使用容量)。

2.在常駐程式上按滑鼠右鍵,會顯示 Pro Magic Plus 功能選單,點選視窗設定即可啟動Pro Magic Plus 視窗設定介面。

◇還原 C 分區至初始點

執行此功能可以將系統還原至您安裝 Pro Magic Plus 時的初始系統狀態,如果 您曾經使用儲存功能更新過初始點,系統會還原至您最後一次儲存狀態。執行此功 能後所有先前建立的還原點將被移除,如果您不希望先前建立的還原點被移除,您 可以選擇還原 C 分區至其他還原點的方式,選擇您想要的時間點進行還原。

◇還原 C 分區至其他還原點

執行此功能可以將系統還原至您選擇的時間點,如果您有建立多個還原點,您 可以選擇還原至上一次建立的還原點,或是選擇其中任何一個還原點進行還原,但 是被您選擇要還原的時間點之後的還原點將被移除。

還原其他分區(還原資料碟)



◇選擇要還原的其他分區 您可以勾選想要還原的資料碟,按下套用並選擇確定即可還原此資料碟。

◇儲存 C 分區為初始點

執行此功能可以將目前的系統狀態儲存為新的初始點,先前所建立的還原點將 被移除,如果您不希望先前建立的還原點被移除,您可以選擇儲存 C 分區到新的 還原點功能,將目前系統狀態建立一個新的還原點。

 

◇儲存 C 分區到新的還原點

執行此功能您可以隨時將目前系統狀態建立一個新的還原點,並且可以提供您 建立無限多個還原點。在建立新還原點的同時,您還可以輸入新還原點的訊息。

◇選擇要儲存的其他分區 您可以勾選想要儲存的資料碟,按下套用並選擇確定即可儲存此資料碟的現狀。

啟動方式

您可以變更 Pro Magic Plus 每次開啟電腦時的啟動方式及驅動程式檢查設定。

◇ 啟動方式

△顯示介面

每次開機時顯示 Pro Magic Plus 用戶選單,自行選擇用戶進入作業系統。

△每次還原

每次開機時將系統還原至初始點,不顯示 Pro Magic Plus 用戶選單,直接進入 作業系統。

△隱藏介面

每次開機時不顯示 Pro Magic Plus 用戶選單,也不執行任何動作,直接進入保 護模式啟動作業系統。

◇ 驅動程式

Pro Magic Plus 在 Windows 下存在一支驅動程式達到保護功能,如果驅動程式 損毀或作業系統找不到時,將可能會發生無法正常保護的問題,因此建議保留預設 值檢查動程式。

△檢查

每次開機時檢查 Pro Magic 驅動程式是否存在,啟動檢查時每次開機偵測不到驅 動程式時,會出現驅動程式未安裝或損毀訊息。

△不檢查

每次開機時不檢查 Pro Magic Plus 驅動程式是否存在(除非正常安裝後出現驅動 程式未安裝或損毀訊息,否則請不要設定為不檢查驅動程式)。

下載點:Pro Magic Plus1

下載點:Pro Magic Plus

開機立即還原的備份程式

Pro Magic Plus 開機立即還原的備份程式

Pro Magic Plus是一個比GHOST更快還原系統的軟體,當你系統因中毒故障無法執行程式或甚至無法開機時,只要開機就可以執行立即還原還原時間不過短短的2分鐘

 

您的電腦是否經常發生因操作不當,而造成莫大的損失及困擾?或者安裝來路不明的 軟體,導

致系統的錯亂、當機?您還再使用浪費時間又佔用硬碟空間的備份工具嗎?您是 否浪費許多錢

卻買到不會安裝或使用上不便利的軟體呢?

 

Pro Magic 即時復原軟體結合了市場上多種應用工具(如防毒軟體、備份軟體、反安 裝軟體、多重

開機),滿足您對系統防護的各項需求。Pro Magic Plus 提供了哪些功能呢?

 

1 系統即時復原。不論因人為操作不當或系統發生錯亂導致故障當機,只要您 已安 裝 Pro

Magic,重新開機就能立即復原。

 

2 資料碟保護。全新的資料碟保護功能,只要您安裝了 Pro Magic Plus,儲存在資 料碟的重要資

料,可以隨時在視窗下無需重新開機就能立即儲存與復原。

 

3 操作便利。全中文界面支援滑鼠操作。

 

4 程式反安裝功能。保護的狀態下讓您能任意測試各類型的軟體,只要您覺得新安 裝的軟體不

適用,只要重新開機立即還原,完全移除您所測試的軟體。

 

5 保密功能。提供雙重密碼保護,防止他人使用您的電腦及避免重要資料外洩。

 

6 多點還原。提供無限多點式還原及無限多點式進度儲存功能,猶如時光回溯一般 可以還原到

前一次開機的狀態,甚至還原到前一天、前一個月、前一年的狀態。

 

7 多重開機 。可同時安裝二十套作業系統,讓您能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中任意切換, 並提供不同

分區的保護。

 

安裝 Pro Magic Plus 基本需求

 

◇ 第一套 OS 必須是 Microsoft Windows 98 SE/ME/2000/XP。

 

◇ 多重開機系統支援 Microsoft DOS/Windows 3.1/95/98/ME/2000/XP。

 

◇ 基本配備 Intel Pentium 以上或同等級電腦,至少需要 32MB 以上主記憶體。

 

◇ 建議配備 Intel Pentium III 以上或同級電腦,128MB 以上主記憶體。

 

◇ 硬碟最後分區建議大於 2GB 以上,最少需要 500MB 以上可用硬碟空間,實際所需 空間取決

於安裝時選擇的備份空間大小。

 

1. 安裝 Pro Magic Plus 前,請先將防毒軟體暫時關閉,以免影響安裝過程。

 

2. 如果您的電腦本身具有硬碟熱鍵還原功能(例如某些 IBM、SONY、NEC、LEO、ACER 等品牌

電腦或 Notebook),當您安裝完 Pro Magic Plus 後,這些原廠提供的熱鍵還原 功能會暫時失效,

當您移除了 Pro Magic Plus 後才會恢復功能。

 

3. Pro Magic Plus 不支援具有超過兩個以上主分割的電腦,當您在具有多主分割電腦上 安裝時,

安裝程序將出現提示並且不讓您進行安裝

 

4. 如果您的電腦具有三個主分割,那麼安裝完成進入 OS 後,您可能會發現最後分區 不見了,

因為 Pro Magic Plus 不支援超過兩個以上主分割,所以當您具有三個主分 割,安裝程序會自動將

最後分區隱藏,此時您只要將 Pro Magic Plus 移除後,被隱 藏的分區會自動被釋放,您不必擔心

資料會遺失。

開始安裝

1. 執行 SETUP.EXE 開始安裝。2. 選擇接受協議然後按下一步。



3. 請輸入您的姓名及產品安裝序列號

4. 請依照您的硬碟大小選擇 Pro Magic Plus 可使用的保護空間,

如果您的硬碟空間夠 大,建議您可以選擇安裝 1GB 的保護空間。

5.Pro Magic Plus 能夠替您變更 [我的文件夾]、[我的最愛]、[Outlook Express]

預設 資料夾路徑,以預防您在使用還原功能時,忘記備份這些路徑造成資料的遺失

6.您可以選擇變更用戶名稱及啟動方式等系統設定,如果您想要保護作業系統以外的 資料碟分

區,您可以勾選安裝資料碟保護(預設保護所有偵測到的資料碟),如果您不 知道該如何設定這些

功能,可以直接使用預設值安裝。

點選[保護設定]可以決定哪些資料碟需要保護,您只要在想要保護的分區前打

勾,該資料碟即可受到保護,如果沒有勾選的分區則無法使用資料碟保護功

能。

7. 恭喜您完成 Pro Magic Plus 視窗模式安裝流程,請選擇立即將您的電腦重新

啟動,並 繼續進行 DOS 模式引導與安裝,這些步驟將會自動進行並完成系統

設定。

下載點1:Pro Magic Plus

下載點2:Pro Magic Plus

「重灌狂人」 最新文章!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重灌狂人 <web@briian.com>
Date: 2009/6/22
Subject: 「重灌狂人」 最新文章!
To: pilima2002@gmail.com


「重灌狂人」 最新文章!

Link to 重灌狂人

zFlick 快速搜尋、下載Flickr相簿上的精美圖片

Posted: 21 Jun 2009 06:54 AM PDT

Flickr是個相當有水準的網路相簿服務,裡面的圖片大部分都是各領域的專家所上傳、分享的,如果你想找找看有哪些漂亮的風景圖或可愛動物...等等圖片,想把他抓下來當桌布或自己欣賞的話,可以試試看下面介紹的這個有趣的zFlick軟體。 ...詳全文(共1182字)

 

 


twitter上的「綠色頭像」串連活動

Posted: 21 Jun 2009 01:59 AM PDT

twitter在美國算是個相當重要的具有「個人即時媒體」性質的社群網站,因為他的介面簡單、使用方便,除了可以用電腦上twitter,也可很便利的在戶外透過手機來瀏覽、書寫twitter訊息。在最近這幾年來,很多人遇到什麼事情時第一件事情都是直接twitter上去跟大家分享,透過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即時傳遞的特性,透過twitter很多重要的事件馬上會被傳遞開來。 ...詳全文(共1772字)

 

 


讓嬰兒瞬間停止哭鬧的方法:KERO~ KERO~

Posted: 20 Jun 2009 09:21 PM PDT

剛剛在這網站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影片,影片裡面提到一個曾經接生過500個嬰兒的助產士,有個讓小孩瞬間停止哭鬧的方法,方法很簡單也超級有效,那就是:嘴巴含著水吸氣。 ...詳全文(共1184字)

 

 


WinRAR 3.90 beta 3 中文版(支援32、64位元系統)

Posted: 21 Jun 2009 05:40 AM PDT

2009/6/21更新:軟體版本更新為 3.90 beta 3 ,修復了部份軟體的bug與相關問題,更新細節參考:這裡。 ...詳全文(共4461字)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重灌狂人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Inbox too full? Add to Google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Android OS G2发布&在PC上搭建Android OS开发环境

 

Google_G2_magic_3v_660px

西班牙的巴塞罗纳举行的 2009 年移动通信世界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上,台湾制造商宏达(HTC)与移动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联合发布了第二款采用 Google Android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Magic” ,又名 G2 。
G2 不仅外型看上去比 G1 更加圆润光滑,更大的变化在于完全放弃了 G1 采用的侧滑盖式物理全键盘——这曾被看作是 iPhone 与 Gphone 标志性的区别——成为第一款没有采用物理键盘的 Android 手机,因此也被沃达丰称作“目前市场上最薄、最好看的 Android 设备”。
除去物理键盘之后,G2 只能够通过 3.2 英寸(320×240 分辨率)的触摸屏进行输入。此外,G2 配备了可以拍摄视频的 320 万像素摄像头、Wi-Fi 网络和 GPS 功能,支持Gmail 、Google Talk 、Google Maps 和 YouTube 等多种应用。
Magic 将于未来几个月在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由沃达丰(Vodafone)独家运营发售,以及意大利面市(非沃达丰独家发售)。

本人一直很看好开源的OS,开源其实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能够让更多的爱好者致力于开发新的产品,在尊重原作者的前提下去开发去创造未尝不可是一种好事。就拿Leopard来说吧,核心是开源的Unix,慢慢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出来才能最终造福用户。

这两天本人终于搭建出了一个windows下的Android开发环境。为了能节省其他一些刚入门的朋友们的时间,我把中间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也算是做个记录吧:

Eclipse Ganymede搭建Google Android SDK开发环境需要具备以下软件和步骤:

1. 下载并安装Java SE JDK, 目前最新版本是Java SE Development Kit (JDK) JDK 7
http://java.sun.com/javase/downloads/index.jsp

安装完毕后, 配置JAVA环境变量:(右键打开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
如JDK安装路径为:C:\Program Files\Java\jdk1.7.0
在系统变量中创建新变量 JAVA_HOME, 值为 C:\Program Files\Java\jdk1.7.0
在系统变量PATH中添加 %JAVA_HOME%\bin;
在系统变量或用户变量中创建新变量 CLASSPATH, 值为:
.;%JAVA_HOME%\lib;%JAVA_HOME%\lib\tools.jar;%JAVA_HOME%\lib\dt.jar;

2. 下载Android SDK, 目前最新版本是1.0 release 2.
http://code.google.com/android/download_list.html

将下载后的SDK压缩包解压至一目录, 如c:\android-sdk-windows-1.0_r2
配置环境变量以方便在命令提示窗口下以命令行方式使用android adb等工具.
在系统变量PATH中添加 c:\android-sdk-windows-1.0_r2\tools

3. 下载Android SDK Eclipse 插件 ADT (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
http://code.google.com/android/adt_download.html

下载后不用解压缩.

4. 下载Eclipse IDE for JAVA Developer版本. Eclipse IDE for Java Developers (85 MB)
http://www.eclipse.org/downloads/

下载后解压缩至一目录, 如: C:\eclipse

5. 启动Eclipse, 点击”Help”菜单->”Software Update…”, 点击” Availabe Software”, 点击”Add site…”, 点击”Archive…”, 选择下载的ADT 插件压缩包. 开始安装. 安装完重启Eclipse.

6. 启动Eclipse, 配置preference参数. 在Android选项下将Android SDK解压缩后的路径填入SDK location:C:\android-sdk-windows-1.0_r2

至此大功告成. Ctrl+N新建立一个Android Project点Next出现New Android Project在Contents中选择第二项Create project from existing soruce在Browse中随便选择个C:\android-sdk-windows-1.0_r1\samples\HelloActivity的实例文件,然后完成Finish.

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选中左侧新添加的项目,按下Alt+Enter键。打开项目属性设置框,选择左侧”Java Build Path”,添加 JRE Library(就是你JAVA JDK的地址).这一步完成后,如果你的JDK是1.6的,请在”Java Compiler”处选择 level为1.6。好了,一切完成,右键对着项目,点击”Run as “>”Android Application”,然后,就等着手机出来吧。

android_sdk_develop_environment

有时候由于配置问题可能会出现emulator.exe 5554错误,不要紧,在你的开始→运行→emulator一下就okay了!网上还有很多SDK可以加载进来进行尝试,如果你发现了什么好的SDK,麻烦请发邮件给我共享,呵呵!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Google Sync行動同步通訊錄、日曆

 

Google Sync是新推出的行動同步功能,可使用於iPhone或是Windows Mobile,現在可以利用Google Sync同步Google日曆及Gmail,一旦設定完成Google Sync就會使用push技術,自動同步通訊錄、日曆。

支援以下系統手機


我用ipod touch實際測試後,通訊錄的聯絡人能完整的同步,而且對方如果是使用Gmail的話,連Gmail裡的大頭照片都會一起同步,在Google日曆的同步方面,以前Google日曆只能單向同步,現在只要在手機上編輯日曆活動,馬上就可以同步到網站,以後就不再需要使用iTunes去同步ipod Touch了。

Sango提供同步Google日曆其它新增日曆的方法:Sync: Choose Which Calendars to Sync

利用手機連至 m.google.com/sync
會看到「很抱歉,您的裝置並不支援Google Sync」,這時候不用擔心,只要變更語言至English
Google Sync 設定 Google Sync 設定

就可以看到同步的裝置選項,然後就可以勾選其它的日曆
Google Sync 設定 Google Sync 設定

例如我加入自己新增公開的2009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
Google Sync 設定 Google Sync 設定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保留] [ZT]油冷系统全透视--把你的Athlon FX-55浸在8加侖的植物油中?


常識告訴我們,把你的高檔PC浸在植物油裡並不是個好主意。但,當然,許多工程學上的成就和科學方面的突破往往是由那些勇於探索非傳統領域的傢伙們所實現。身處THG慕尼黑實驗室的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證實這個論述。而隨著把植物油倒進密封後的PC機殼,我們不止見證了那搭載AMD Athlon FX-55和GF6U的系統並未短路的事實,更在排除掉風扇所製造的噪音污染後,以油品的絕緣性質打造出一台完全清涼且安靜的高檔PC。這樣的PC機殼-也許我們應該叫它油箱-還能為一心想要展示和炫耀PC零組件的你提供一種新穎又新奇的手法。











在注入油品的塑膠容器中進行初步嘗試。

技術上來說,我們這款吸引人的高檔PC在效能飆高時一點也不輸給最好的那些機種-當然,也沒有標準08/15機殼那種特大聲的噪音。更確切地說,大量液體保證了運轉上的絕對無聲-因為一個風扇也沒有。就算負載達到最高點,處理器、顯示卡和晶片組這3個系統要角仍舊保持著十足的冷靜。














準備衝刺

我們用來進行這場慕尼黑電腦長跑的購物清單不怎麼長:主要是一顆1079美元的AMD Athlon 64 FX-55處理器和一張要價359美元的GeForce 6800 Ultra PCIe顯示卡。另外還有不到220美元,搭載了NForce-4-SLI晶片組的Gigabyte K8NXP-SLI主機板、120美元的DDR400記憶體(1GB),及一顆價格合理(155美元),擁有320GB容量的Maxtor IDE硬碟。當然我們也買了一些像是鍵盤、滑鼠,或16倍速DVD燒錄器的小東西,總共只花了2000美元不到。這時候找個比較基準也許會有幫助:擁有一些無用配件的一般Aldi PC大約要價1200美元。

以蒸餾水進行嘗試

打造液態冷卻PC的點子一點也不新,早在調校和超頻話題走紅前,我們就曾構想過幾個「引人注目」的冷卻概念。但在後來,水冷系統的誕生則初步蓋過了這些構想。直至聖誕節前不久,我們才重拾了這個主題,並以蒸餾(去離子)水進行了初步嘗試,本身透明的特質讓水在完全注滿機殼的情況下,以工具的角色獲得各項元件仍舊高度可識的優點。而它所提供的良好導熱性則正是動用到Athlon FX-55或GeForce 6800 Ultra這類高效能晶片時最不可或缺的特質。

5分鐘後,注滿去離子水的系統發生了短路。

我們把硬體置入一個倒有5加侖去離子水的容器中,而讓我們驚訝的是,在系統當掉前,它足足跑了5分鐘之久。把系統弄乾後,我們又以同樣的組裝重複進行了幾次,這些昂貴的元件絲毫未損。但這個解決方案也因此被判無法實行。








油浴的先決條件

這款油箱系統的初步測試表現良好。

我們把這套Athlon FX-55系統放在一個塑膠盒中運行。此外,你也可以從照片中看到一款Zalman散熱器,不過它並不會像這樣出現在最後的系統中。在使用蒸餾水敗下陣後,我們立刻改用植物油。

在搭配去離子水進行的初步運轉失敗後,我們很快便改用了植物油。跟水比起來,這種液體的關鍵優勢在於它那遠為稀少的游動離子(危險的漏電現象)。而在以水所進行的數次嘗試中,我們早已確知局部的短路並不會導致這些元件遭受到任何永久性的損壞。也因此在進行最後分析時,排除了在短短數分鐘內便會失去價值2000美元的硬體的風險。









享受著油浴的這款平台在各個重點部位上的溫度讀數。

要實現穩定運轉最令人信服的前提之一便是使用散熱器-處理器、顯示卡和晶片組都需要。只卸下了風扇讓我們用在AMD Athlon FX-55的散熱器進入被動狀態。圖中所示的Zalman散熱器並不會在我們待會最後登場的壓克力機殼中出現。至於我們的GeForce 6800 Ultra顯示卡,也只留下了金屬散熱器。Gigabyte K8NXP-SLI上的晶片組散熱風扇則因效能不彰而遭到拆卸;畢竟,該款風扇的扇葉並非針對液體中高摩擦係數所導致的低轉速所設計的。

各個重點部位的溫度讀數證明了油液足以在這些晶片持續運轉的情況下,發揮被動式的冷卻效果。

以金屬感測器為工具進行Zalman散熱器上的溫度讀數檢測。














DIY逐步教學:工具和輔助器材

在獲得穩定運轉後,你還需要下列物品:強力接著劑、矽酮(silicone)、工具,及最重要的,夠量的植物油。

替換式鑽頭能在緊密空間中發揮作用。

美工刀可用來清除毛邊。













壓克力用來密封開口。

少了矽酮就別想封住壓克力板緊貼處。














8加侖的植物油。








密封壓克力機殼

找到一款透明機殼來炫耀我們這款DIY油箱PC的大作讓我們如獲至寶。

這項計畫背後的基本構想,是要設計出一套能夠藉由將零組件作完全浸在注入夜體的機殼中,以達到冷卻效果的系統。實驗室的工程師們立刻定出了兩項要件:系統應該無聲運轉,而且只應使用審慎選出的硬體。而為了找出一款能夠吸引人的容器或機殼,我們也下了些功夫。由於纜線和連接線可能無法由內往外拉出,使用水族箱的點子在一開始便遭到了剔除。再加上整個系統還得看起來夠美觀。我們因此在最後選擇了一款壓克力製的透明PC機殼,不過,這也意味了大量的勞力支出。個別邊緣間的所有接面都得黏合到密不透風。為個別板材上的鑿孔和開口進行密封更需要額外的功夫,按部就班,上完強力接著劑,然後再上矽酮。後者在等待乾燥上尤其花時間,因此我們建議你使用吹風機。

機殼上所有的螺絲接合處都得在鬆開後,以強力接著劑濡濕。













為了封住開口,我們依樣切割出不同的壓克力板。如果你認為重重油味是個問題,那麼你還應該立刻計劃加個上蓋。不過,這麼一來,油品和週遭環境間的熱交換也會隨之變化。


機殼的任何一個接面都得密不透風。













軟管中裝滿了接著劑。

在處理壓克力板時,電動鎖孔鋸的必要性不證自明。














每一個角落和邊緣都以矽酮達到不會漏油。

裝上VGA/DVI轉接頭可以讓顯示卡接頭不用浸在油中。












 
接著我們加上了足量的矽酮-在最終解決方案中,我們更追加了一塊壓克力。













密封CPU區的重要步驟

為了避免油品滲入,你得將CPU座緊密封住-不然就會有問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把一個固定模組黏在散熱器和主機板間,並加抹矽酮以使其密不滲油。雖然如此,在你打算更換CPU的時候,這玩意兒仍能輕鬆拆卸。

最初的幾次嘗試讓我們發現到注入植物油時會引發次數零星的當機。兇手也很快被抓到:處理器座連同CPU和散熱器都得做到百油不侵。要做到這樣,多花點時間和力氣自是必要,畢竟以機殼來說,我們也是從一開始就得靠著強力接著劑和矽酮才能完成組裝。密封完成後,系統再也沒有任何運轉上的問題。









對於這個現象,我們的解釋如下:油品負責在主機板上的CPU座區域提高個別走線間的電容電阻。簡單來說,就是擔任絕緣的角色。但主機板上極高的頻率卻會造成電容電阻的下降,並進而影響到(或削弱)數位訊號,而這個現象又以CPU座最為敏感。畢竟在那樣緊湊的空間中仍舊安置了939根針腳。








零組件的組裝和安置

我們試著將插有PCIe顯示卡的主機板置入,並裝上散熱風扇進行初步檢測。待會我們得把主機板再次移出,並密封處理器。

在這張照片中,你還看得到這款後來會在系統運轉期間停止轉動的插卡式散熱風扇。但最後我們卻沒用到它。














從機殼底部來看可說是膠海一片-這裡你可以看到前述的插卡式通風扇。再沒多久它就會掛了。

機殼底部的橡膠軟塞能在需要的時候協助排油。












 

在運轉期間注入油品

我們的PC系統正以被動式冷卻的狀態運轉著-現在我們得立刻把油品傾倒進去。

原則上只要機殼組裝得夠緊密,就可以開始把油品注入。在只進行被動式冷卻的情況下啟動系統令我們感到緊張。因此,我們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機殼中注入油品;不然我們就得面對處理器或圖形晶片過熱的風險。相對來說,先倒油再啟動系統的做法較為保險。













大功告成:8加侖的植物油全數倒進機殼之中-系統開始進入持續無聲的運轉。








緊密封住各個部位所看起來的樣子。

由側面一窺機殼中的樣貌。














結論:打造Athlon FX55油箱PC所帶來的DIY樂趣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我們的透明機殼PC-油倒得滿滿的-毫無疑問地成了眾人注目的新鮮貨。運轉起來安靜無聲-油溫上升的速度十分緩慢,最後甚至還不到華氏104度。就算系統負載飆到最高點,溫度也不是問題。

拆卸主機板前,你得排掉所有的油。

我們原本打算在這台油箱PC中使用Athlon FX-60,不過當時AMD尚未正式將它推出。因此我們選用了AMD Athlon FX-55(2.6GHz,1MB快取)、Socket-939主機板,及GeForce 6800 Ultra的組合。所以這套系統仍舊要比搭載了Intel Pentium D 840的同級PC跑得還快。我們以不到2000美元的成本DIY出這款擁有高效能硬體規格的系統。由注滿機殼的8加侖植物油所實現的被動式冷卻功不可沒。要獲得這樣的成果,你得遵照影片和附帶的圖文中的那些步驟。我們的油箱PC原型機不過是個開始。舉例來說,你還可以加裝轉速較慢的散熱風扇來進行油品中熱對流的最佳化。








反面意見?

有經驗的使用者應該很清楚此事:在機殼中注入大量液體同樣冒險。可能產生的損害不少,漏油就是其中一例,如果這時候用的是水,損害會少很多。即便是最小的雜質都會導致離子化,並進而引發漏電。更換零組件時,可能也得排光所有的油,並進行硬體的徹底清潔。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在機殼底部安排一個橡膠軟塞以利排油的原因。

各種油品(尤其是那種富含脂肪酸的油品)對塑膠的侵害也不容小覷。為了方便,我們選用了植物油,不過我們更推薦機油。

如果你想逃離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也瞧夠了每天一成不變的現代俗物,這款確實獨到的DIY計畫應該能為你的生活帶來幾分新意。










原文链接:http://bbs.chinaunix.net/viewthread.php?tid=723492
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原文出处

小廣告